第二天,张岱起了一个大早,在家吃过早饭后,便又让丁青收拾笔墨文具,而他则入辞祖父母。
“儿郎才学已具,区区府试手到擒来!”
张说久在家中,消息闭塞,并不知河南府的解试已经举行,只道是张岱今天便去参加考试,便笑语说道。
张岱也没有多做解释,拜别祖父母后便出了门,带着安孝臣和丁青一路北行,自新中桥过了河之后便往尚书都省所在的紫薇城东城而去。
上一次他入选岐王挽郎,便也是到都堂受命,这一次倒也熟门熟路。
都堂外早有人在等候,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官员主动入前介绍道:“某名裴敦复,今任京兆府功曹参军,送解入都,受玉真长公主教、借都省别堂权试张郎,现需入告吏部席员外此事,未知张郎当下是否可行?”
诸州府事通常是由功曹或者司功参军主持,他们自然也就担任了送解官,将取解士子的名单送到尚书都省,等待各方士子入都报名签到。
听到还得到吏部去备案一下,张岱便微微皱眉,但一想到玉真公主和裴敦复想必都不知他之前被吏部任官的事情,肯额外给他一个机会已经很不错了,自然不能奢望他们再给自己做更多法外的关照,于是便点了点头。
吏部也是尚书省六部当中职权最大、事务最忙的部门,尤其铨选将近,因此署中更加的繁忙,张岱倒是没有见到与他结怨的韦坚。
裴敦复带着张岱去见的是另一名吏部员外郎席豫,席豫身为吏部官员,当然也知之前的事情,而在听说张岱准备参加科举、并且京兆府送解官还要亲自给他加试一场的时候,席豫也忍不住多看了张岱两眼。
不过他也并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就堂记录下此事,并在吏部南曹分给他们一处别堂用于考试,同时安排了两名吏员陪同监考。
“今日因是加试,所考便不依京兆府试旧题,须得另拟新题。”
来到别堂坐定下来,裴敦复先让自己带来的京兆府吏翻查张岱所携带的《切韵》等工具书有无夹带、注解,同时又对张岱说道。
张岱闻言后连忙点头应是,他当然不奢望自己做早已经流传出来的京兆府旧题,能被加试补考一场,他已经很庆幸了。
虽然是一场加试,但裴敦复加上两名京兆府吏、两名吏部属官,足足五个人监考张岱一人,监考之严格远远超出了一般府试的水平。
须知唐代就连省试对考生人身和交流的限制都不多,以至于出现了温八叉这种将科举做游戏的极品,仗着才情放浪形骸,结果自己屡试不第。
当张岱感叹监考严格的时候,当考题被发下来时却有些傻了眼。倒不是因为太难,而是他都见过、甚至做过。杂文两题,一是《湘灵鼓瑟诗》,二是以“尺蠖之屈,以求伸也”八字为韵作《尺蠖赋》。
唐代科举考试中的诗,称为试帖诗、或者赋得体,通常引用一个典故、或者前人诗作中的一句,又或者干脆以事物为题,并且限定韵脚。
比如张岱今天所考的这个《湘灵鼓瑟》题,便出自《楚辞》“使湘灵鼓瑟兮”。